從陶瓷發現東方之美

陶瓷的魔力

當13世紀歐亞之間貿易路線開始流通後,歐洲開始風摩東方文化,及至16世紀大航海時代打破地域界限,在各種各樣東方真寶中,陶瓷的潔淨瑩亮特質與精美結構備受西方人士追捧,繼而被運送到世界各地,推動了經濟和白銀貿易,成為第一樣全球性貿易產品。

直至18世紀陶瓷的需求有增無減,二百年間貿易金額不少於一億五千萬到二億件陶瓷流入歐洲。它超凡的美和驚人的硬度,被認為具被一種超自然的魔力,收藏輕薄漂亮的中國陶瓷成為歐洲王室和上層貴族的一種風潮,而且擁有中國瓷器成為權貴的象徵,也是當時歐洲社會最為珍貴的禮物。

18世紀初,德國麥森率先燒製出歐洲第一批硬質陶瓷,便掌握了中國青花瓷、德化白瓷及日本伊萬里瓷的裝飾技法,成為當時歐洲主要的製瓷中心。各地瓷廠對中國陶瓷器的仿燒進入高峰,量產出模仿中國宜興紫砂、景德鎮青花及釉上彩瓷、德化白瓷等各式陶瓷器。雖然中國外銷瓷業隨著歐洲製瓷業的發展而慢慢淡出歷史舞台,但是中國陶瓷器的原料配方及生產工藝,中國磁場的分工合作及運營模式,都成為歐洲本土製瓷廠的重要參考,對歐洲瓷業的全面崛起影響深遠。